专业介绍视频网址:
【国家一流专业】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a4y1w7ZN/?spm_id_from=333.999.0.0
【专业解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y1W7DU/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
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基础,研究食品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聚焦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在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Q2:本专业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无损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卫生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特色课程:食品无损检测技术、人工智能与食品安全、食品智能制造与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检测虚拟仿真综合实训。
Q3: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食品营养与安全”二级学科博士点,是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获评A-等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5位,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第6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7年申请并获批设置,2008年正式开始招生,2013年入选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202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024年顺利通过江苏省品牌专业验收。近年来,本专业整体建设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8名(近5年平均排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名,博士学位比例100%,高级职称占比78%,海外名校进修比例75%。教师队伍中包括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人才及荣誉称号。此外还设有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实践创新平台10个,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校外实习基地30余个。
Q4:哪些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结合科学、技术、管理与法规的交叉学科,因此以下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首先,对化学、生物、食品科学感兴趣,对食品加工、营养与安全有探索欲的学生。其次,对公共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有热情,未来希望从事食品检测与品控、生产管理或技术研发,以及希望从事海关、市场监管部门、疾控中心等工作位的同学。
Q5: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江苏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围绕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紧密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与“三全育人”,强化“工中有农,以工强农”的学校办学特色,依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构建“新工科”、“新农科”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精质量检验、善安全管理、通品质控制”,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Q6: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之一,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多学科融合,注重食品全链条的安全管理,包括原料生产、加工工艺、储运流通、法律法规、风险评估、质量控制等环节,需要掌握化学、微生物学、管理学、法律法规等多学科知识。同时,现代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前沿科技支持(如分子生物学、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溯源、AI质量预测),高端岗位对科研能力和跨学科背景要求较高。
Q7: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保障“舌尖安全”的核心学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在保障人类健康、维护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毕业生在食品安全事件防控、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新兴技术与食品风险、法规与标准落地、特殊群体与场景需求、可持续发展挑战、消费者教育与风险沟通领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Q8: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
本专业毕业生先后进入市场监督管理、海关等监管部门,雨润、雀巢、蒙牛、伊利、双汇、益海嘉里等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测机构等。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集中在长三角和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加工过程监控、食品质量检测、产品开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学生还可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在39%左右。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