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正文

储能科学与工程

时间:2023-05-10 访问次数:

专业介绍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V411s7H4?spm_id_from=333.999.0.0

Q1: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储能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能源的储存”技术问题。具体包括抽水蓄能、氢能存储、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相变储能等技术内容,对各种储能技术的原理、储能材料设计,以及各类储能电池的制备、储能系统管理策略等。本专业整合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通过交叉融合,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Q2: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工程推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开拓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储能材料设计、储能电池制备、储能系统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储能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Q3: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储能原理、储能材料基础、热能存储技术与应用、流体力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电化学储能原理、储能系统及技术、储能分析测试技术、抽水蓄能控制等。专业选修课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氢能与燃料电池、电池热管理、纳米材料与能源等。

Q4: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由依赖传统化石能源向追求清洁高效能源的深刻转变。储能产业和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必将导致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因此,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要热爱储能技术,而储能技术的新颖性,又要求较强的创新能力。其次,储能领域的涉及面较广,学生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电化学、机械制图、流体力学等。

Q5: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由于储能科学工程作为交叉性较强的专业,很多知识不在现成的教科书上,而需要查阅相关的文献和具体的实践学习。江苏大学拥有大量的藏书和文献资源,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供学生自由查阅。另外,江苏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国内多家储能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供本专业的学生在此类储能技术产教融合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

Q6:江苏大学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基于哪些学科建立的?

专业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与校内的能源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学院及汽车学院联合设立,通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的深度交叉融合,建立起了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体系。

Q7: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需要加快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完善,相关学科专业尚待健全,特别是学科专业壁垒急需突破。关于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中存在的低容量、低集成度,以及分布式储能等关键科学问题,各类新型电池、相变储能等基础理论问题,都需要足够先进、成熟的储能技术来解决。

Q8: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采用怎样的实践培养模式?

江苏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联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全国储能企业等资源,建设储能技术产教融合联合体,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构建产教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模式。

Q9: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服务于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电池、抽水蓄能三大产业,围绕实现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降低储能成本、解决储能技术和储能产业发展的经济性问题,大力培养技术研发型人才和产业应用型人才。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储能行业从事科研、设计、制造、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以及与储能领域相关的设备、材料、信息、能源、环境等行业科研机构。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出国深造或是继续做科学研究。

Q10:本专业有哪些精彩的学科竞赛?

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就读期间可以参加“挑战杯”、“星光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竞赛。通过本专业学习的系统知识,结合此类科学竞赛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知识储备。


江苏大学      校园全景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中国教育科研网     

咨询电话:0511-88780048

传真号码:0511-88791785

电子邮箱:zsb@ujs.edu.cn

学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政编码:212013

Copyright @ 2020-2025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招生办公室

扫一扫查询
分地区咨询QQ群
扫一扫关注
江苏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