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正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时间:2024-05-28 访问次数:

专业介绍视频网址:

【专业解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M4y1u7nC/?spm_id_from=333.999.0.0

江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2022年USNews所公布的全球高校专业排行榜上排名全球第40名。

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量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塑料、橡胶、纤维被称为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与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材料。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高分子材料向高性能、功能化、智能化、生物化、医用化发展,出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逐渐代替传统材料。这些都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

Q2: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核心课程包括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聚合物反应原理及成型加工、聚合物反应工程及设备、高分子合成工艺学等。

Q3:在本专业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从基础化学到高分子化学存在很多重要改变。如基础化学中,化合物有明确的分子式,但高分子是混合物,其化学式、结构不明确。高分子的每一条分子链的分子量都有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分子量庞大且混在一起,其合成反应规律、物理性质等都需要统计理论来总结,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会比较难理解,但是正是这种独特的性质赋予了高分子材料独有的魅力!

Q4: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有人认为学习高分子专业可能对学生身体有所伤害。事实上并非如此。高分子分子量很大,往往达到几万,甚至上百万,人体细胞是不可能吸收的。所以,有时某些小分子具有生物毒性,但一旦变成高分子就成为无毒材料。我们所熟知的腈纶,其单体丙烯腈毒性很大,但聚合生产的腈纶可用来制作衣物,腈纶进一步处理还可以制成目前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碳纤维!只要我们实验操作规范、防护措施得当,可以说学习高分子学科是非常安全的。

Q5: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本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生活中五颜六色的衣服是合成纤维制成的;餐具、盆等日用品,方向盘、仪表盘、保险杠等汽车零部件,电视机外壳等电器零件,一次性注射器、手术用服装等医疗卫生用品都是用塑料制成的;没有高分子,微电子工业就难以存在,因为绝缘材料都为高分子材料;没有高分子光刻胶,纳米级芯片也难以工业化生产;没有高分子吸附树脂,我们喝不到纯净的自来水;没有高性能的橡胶轮胎,F1方程式赛车就无法跑得那么飞快;没有高分子涂料的防护,舰船、飞机会很快被腐蚀破坏;没有高分子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会受到限制;没有高分子人工肾,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高分子材料也是发展柔性电子器件的基础。总之,离开了高分子材料,人类的现代生活将无法正常运转。

Q6:江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优势有哪些?

江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很强的学科背景,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71‰。本校高分子专业具有典型的工科特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6人,25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为乌克兰工程院院士,2人为欧洲“玛丽·居里”学者,1人为日本JSPS学者,2人为江苏省特聘教授、4人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2人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3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得江苏大学“十佳青年教师”,9人为教授,14人为副教授,专业领衔的科研团队为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团队。本专业是中国先进材料学会的主要依托平台,是Taylor & Francis出版社JCAMS刊物的实际操作平台。本专业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本科生参与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在工作岗位上进入角色快,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

Q7: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高分子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广,材料学相关企业均可就业,也可以选择利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各种产品的企业如汽车、船舶、航天、电子、医药等企业就业。本专业每年均有40%以上的学生考取研究生,遍布国内知名科研机构或高校,如中科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此外,每年均有部分学生赴国外名校继续深造,如剑桥大学、名古屋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伯明翰大学、悉尼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等。

 

江苏大学      校园全景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中国教育科研网     

咨询电话:0511-88780048

传真号码:0511-88791785

电子邮箱:zsb@ujs.edu.cn

学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政编码:212013

Copyright @ 2020-2025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招生办公室

扫一扫查询
分地区咨询QQ群
扫一扫关注
江苏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