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依托于江苏省重点应急管理学院进行,2024年软科专业排名9/23,位列B+档。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本专业。
Q1: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聚焦突发事件全周期治理,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系统研究风险预防、应急响应、灾后恢复技术方法体系。核心研究对象包括:应急管理体系、风险防控技术、应急救援与处置技术、应急资源配置、社会协同机制、法规标准体系等。本专业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攻关智慧应急指挥平台、灾害数字孪生系统等前沿领域,着力培养学生风险辨识、技术处置、组织管理复合能力。
Q2: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安全与应急形势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安全健康理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注重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掌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基本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在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从事相关的分析研判、技术开发、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 应急救援与处置、 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工作,并能够解决应急技术与管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3: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本专业作为江苏省重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点,由镇江市人民政府与江苏大学共建,形成了政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2023年获批招生,课程体系覆盖应急管理全链条,设置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应急救援与处置、防灾减灾学等特色课程,并配备多个安全与应急管理实践平台。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应急技术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共建实习基地,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等实战能力训练。毕业生可衔接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硕博方向,就业覆盖政府应急部门、央企安全管理部门及智慧应急产业,展现出较强的专业竞争力。
Q4:为什么要选择本专业?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目标,在极端天气频发、新型风险叠加的背景下,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衡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标,本专业人才大有作为。本专业深度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覆盖城市安全、工业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场景的智能应急技术体系,贯穿突发事件全周期应急管理。
Q5: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公众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存在常见误解:
社会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很高,但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认为本专业只是消防救援人员,缺乏技术含量,只能考公务员等等。其实不然,本专业贯穿应急全周期,融合大数据灾情推演、无人机集群救援、危机心理干预等前沿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就业领域逐渐扩展,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咨询公司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优势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Q6: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区域是哪里?
本专业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就业则大多选择在长三角一带。长三角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的区域之一,城市公共安全及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扩大。
Q7: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企业、公共安全领域、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具体从事应急预案编制、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应急装备技术创新及公共安全教育培训等应急全链条专业化工作。
Q8:本专业的深造途径有哪些?
本专业学生可攻读安全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应急管理方向)、国家安全学等硕士研究生方向;依托江苏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应急技术与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优秀本科生可通过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可选择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工作。此外,本专业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双学位(博、硕)项目,成绩优秀者可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