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艺术学院 >> 正文

环境设计

时间:2024-05-28 访问次数:

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空间设计:这是环境设计的核心,涉及到室内和室外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学习如何创造功能性设计美观舒适的空间,考虑到人们在这些空间中的体验和互动。

城市与景观规划:研究城市布局、公园、休闲区等的规划设计。这包括了解城市生态,以及如何设计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们如何感知和互动于其周围的空间。

可持续设计:学习如何创建环境友好和资源高效的设计方案。这包括使用可持续材料、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历史与文化:研究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对环境设计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融入现代设计之中。

技术应用:学习现代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三维建模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与美学:探究设计原则、色彩理论、材料和形式等在创造美学上的作用。

环境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创造美观的空间,还涉及到功能性、可持续性和文化敏感性。专业学习通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设计学涵盖了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广泛领域,是艺术学领域的支柱学科之一,在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居住环境品质不仅是当代社会需求,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我国环境艺术建设的层面主要是在建筑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内容上,环境艺术教育也侧重于此。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更加宽广。展望未来,以研究性人才为引领、培养创造性应用设计人才的刚性需求将不断提升。

Q2:本专业主要的核心、特色课程有哪些?

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分为建筑室内设计和建筑景观设计两大方面。围绕着这两大主干课程,设立了以下核心课程,包括:创新设计思维表现,环境生态概论,城市微观环境,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人居环境设计,乡村更新与环境设计,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

本专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室内、室外、园林、景观,还涉及建筑设计初步、城市景观规划等。同时还涉及美术、雕塑、数智艺术、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Q3: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江苏大学环境设计专业隶属于设计艺术学科,现有教授4人,其中外聘外籍教授专家2人、副教授8人、博士学历教师5人、硕士学历教师8人。

学院建有环境教学省级实验中心,教学设备资产值约160万元。与拥有建筑、农林、景观、规划等背景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相比,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有其非常有利和独特的条件。有利之处在于与普通类工科学校相比,我们有美术学教育的基础及积淀,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近年来,环境设计系与美国爱达荷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在学科建设、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上都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院系部在2018年引进美国爱达荷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斯蒂芬教授,来我校指导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组织及设计工作室的工作,聘请韩国首尔大学千炫珍教授担任景观设计课程的授课与指导工作,并与镇江多个社会有影响力的行业内单位签订了环境设计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

在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我们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国家******************与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授课指导;有省级的实验平台;有厚的师资力量。

在行业影响力上我们专业一直都在卓有成效提升自身的软硬实力,特别是:我们的教学是与实践创新教育相结合,拥有多维授课方式、高课时量的设计类课程,同时还有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梯队平台,有培养学生学科深造和教育的能力。

Q4:本专业的价值与功用有哪些?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90年代后本专业在欧美等国家逐渐得到重视,是21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本专业是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其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它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进行艺术处理(形态、色彩、质地等),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及内涵,塑造城市美化生活。

Q5: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习本专业?

本专业作为一项极其综合的系统性行为,包含着若干与之相关的子系统。它集功能、艺术与技术于一体,涉及艺术和科学两大领域的许多学科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评价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这是由环境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大量社会实践的内容。因此,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所以学习能力较强,对于艺术设计绘画有一定基础,具备一定美学修养的学生都适合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Q6: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本专业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培养学生创建二维图形设计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三维空间图形的创建与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及创意的形成,同时加强学生计算机艺术设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本专业学生要具备勤奋好学的特质。

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预见性,学生应具备创造性。建立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放创造力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强调创造精神与创新观念并非是要与市场保持距离,而是具备不断学习与提高的意愿与素质,不为眼前利益而放弃人生理想与艺术追求。

Q7: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培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知识,掌握与专业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能进行设计研发、推动专业发展,具备自主创业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以及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胜任室内外环境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等相关工作岗位,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骨干或设计项目的管理人员。

Q8: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的系统性极强,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更加复杂多样,如何学好每门学科,如何将其融合,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都是学生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同学们的绘图表达能力,对计算机辅助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对数字化技术、施工工艺、材料及构造、设计交流、植物认知等都可能遇到困难。特别是三维设计的图解表达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实践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Q9: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哪些认识上的误区?

1将环境设计等同于室内装饰:许多人认为环境设计仅仅涉及室内空间的装饰和美化,而实际上它包括了室内外空间的综合规划、设计以及对环境影响的考虑。

2认为环境设计仅关注美观:尽管美学在环境设计中非常重要,但设计还涵盖了功能性、可持续性、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

3忽视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外行人可能过分关注设计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其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需求

4忽视图解设计的重要性:在环境设计中,图解设计是跨专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环境设计中,图解设计帮助清晰、精准地传达复杂信息,如平面布局图、交通流线图、指示标识等,这对于用户理解空间布局和导航至关重要。

5忽视文化和社会因素:设计不仅要考虑空间和功能,还要考虑到所处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这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6认为环境设计是单一学科:实际上,环境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它结合了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这些误解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增加公众对环境设计领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教育、媒体宣传和公共讲座等方式,来展示环境设计的多面性和重要性。

Q10: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人才解决?

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住宅业的兴旺,人们对居住空间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本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体现出来。建筑、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本专业人才来解决。

Q1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区域十分广泛,例如,建筑设计部门、房地产行业、城市市容规划部门、园林与景观行业、展示展览行业、家具制造行业、家装和公装公司、橱窗展柜行业、广告公司与美术社、装潢公司室内外效果图制作、工程监理部门、商店卖场、工业产品设计单位、生活日用品设计单位、装饰装修工程及经营与管理工作、机械产品设计行业以及与平面及三维制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教育和研究机构、数字设计和视觉媒体在数字媒体、游戏设计、电影和电视产业中,设计虚拟环境和场景;艺术和文化机构:在博物馆、画廊、剧院等文化机构工作,负责空间设计和展览布局。自主创业:开设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提供专业的环境设计服务。

Q12:本专业的知名人士对本专业的看法是什么?

美国爱达荷大学环境设计学专家斯蒂文教授说:“我期望在我的任期内,能多来中国,能多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交流,特别是与环境设计专业的老师们,因为他们让我收获颇丰。”

 

江苏大学      校园全景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      中国教育科研网     

咨询电话:0511-88780048

传真号码:0511-88791785

电子邮箱:zsb@ujs.edu.cn

学校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 邮政编码:212013

Copyright @ 2020-2025 版权所有:江苏大学招生办公室

扫一扫查询
分地区咨询QQ群
扫一扫关注
江苏大学本科招生